乌云盖雪

乌云盖雪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twitter
mastodon
misskey
pleroma

心灵的阅历

人的阅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历,指经历的事(多少),另一种是内在的,就是内心所经历的,不妨把它称为 “心灵的阅历”。外在的阅历一般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经历的事越多,阅历就越丰富,而心灵的阅历与年龄的相关性就没那么高,有的人年龄不大,经历的事也不多,但其心灵阅历却可以很丰富。猪八戒吃人参果而不知其味,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假如让他俩来谈恋爱,前者谈十次也未必有后者谈一次内心所感受和经历的多。有的人经历了很多事,但仅仅是外在的经历,并没有对其心灵产生什么影响。

有的人的心灵像铁球,有的人的像面团,把它们在地上滚一圈,上面留下的坑洼和痕迹就是他们的 “心灵阅历”。经历相同的事(在地上滚一圈),铁球和面团收获的 “心灵阅历” 却不同,原因何在?在于它们的感受力不同。但如果铁球滚的次数远远多于面团,也可以收获比面团多的 “心灵阅历”。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心灵的阅历∝经历的事 × 心灵的感受力,即心灵的阅历与经历的事和其感受力成正比。其中感受力是关键,它把经历的事转化为心灵的阅历。

看一个人,不止要看他经历了多少事,更重要的是看其内在的心灵阅历,这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时间来彰显的,因为心灵并不时时显现于外。

曾经有观点认为,想要当作家没有丰富的(外在的)人生阅历是不行的,我认为不尽然,丰富的(外在的)阅历固然是写作的有利因素和加分项,但并非必要条件。比如张爱玲,年纪轻轻还没有什么(外在的)人生阅历的时候就成了作家,再比如弗朗茨・卡夫卡、费尔南多・佩索阿都是在一个固定职位上工作了一辈子的小职员,终生未婚,恋爱经历并不复杂,可以说其人生经历很简单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出色的作家。成为作家并不一定需要丰富的(外在的)人生阅历,但对内在的心灵阅历却是有刚性要求的。外在的经历再丰富,但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心灵阅历,那也白搭。感受力强的人从事写作有先天的优势,感受力不足可以靠多经事来弥补。无论如何,必须有丰富的心灵阅历。

根据上面的公式,想要扩展心灵的阅历,有两个途径:一是多经事,除了亲身经历,别人的间接经验也可以;二是提高心灵的感受力。关于心灵的感受力,至少有两个因素可以影响到它。

一个是重复,我曾在《重复与感受》一文中说过,“人的感官和心灵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重复同一种刺激越多,磨损就越严重,感受能力和灵敏度就会下降。严重磨损之后的一种补救办法是,暂停并换成不同的另外一种刺激,过段时间再换回来,然后它对这种刺激的感受能力和灵敏度就会回升。“

另一个是记忆,记忆是心灵这台仪器磨损的结果,或者说它像铁球或面团在地上滚过之后上面留下的坑洼和痕迹,旧的记忆会妨碍新的感受的产生,为什么孩童或年少时的心敏锐善感,而年龄变大就逐渐钝化麻木,因为那时候没经历什么事,关于人生的记忆很少。因此,理论上如果一个人能遗忘或消除一些记忆回到孩童时期的记忆状态的话,其心灵的感受力会不会也会恢复至那时的状态呢?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